News
建設*專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關鍵是要創新教育,在改革中充分利用資源、開拓新思路。聊城大學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和秘書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特色專業和**本科專業建設點。近年來,學院“立足魯西、面向全國”,秉承卓越教師培養理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立足師德師風和課程思政,交叉融合“語言學+文學+語文學”,著力提升普通話、書法、閱讀、寫作、口語表達五項技能的“1235”人才培養模式。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伊始,文學院結合新生入校推出了新的教學改革。
在授課上校外*與校內教師相結合
為拓展授課資源,讓學生接受更多業內*的指導,學院采取校外*與校內教師相結合的新舉措。新生入學后,學院邀請北京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和校內教授共同為大一400余名學生上“新生研討課”。課程針對新生從高中到大學轉變常見的焦慮、茫然等現象,專門開設。校內、校外多位教授分別從“身份的轉變”“學習方式轉變”“學習與學術”“人生與讀書”等角度切入,生動形象地展現大學生活的特點。多位教授用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為新生保駕護航,不僅消除焦慮,還為新學期帶來了新氣象。
在師范生培養上理論學習與實際能力相結合
為拓展學生能力,聊城大學文學院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該學院秉承師范教育傳統,響應國家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號召,每年招收40余名免費師范生、300余名本科師范生和60余名教育碩士。學院以師范專業認證為契機,把師范生實踐技能作為教育改革的重心。近年來,“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不斷完善,實現高校教師與優秀中學教師共同指導教育實踐的“雙導師”制度。尤其在基地建設上,文學院黨總支書記辛業強調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遴選實習基地,為師范生、教育碩士的實踐技能訓練提供良好的條件。
在教學方式上學生課題與社會文化資源相結合
為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學術研究,學院把地方社會文化、學院學術傳統和學生課題相結合。學生課題是文學院近年來教學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突破口,旨在讓學生參與學術研究,以課題的方式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今年,學院特別重視聊城當地的重要社會文化資源。文學院副院長盧軍強調,傅斯年、季羨林、薛綏之、王富仁等知名學者不僅是重要的學術資源,也是學院重要的教學資源。用當地社會文化資源作為課題,不僅能讓新生盡快熟悉當地文化,對學院文化心生親切,還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延續地方文脈。
據悉,聊城大學文學院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000余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教學成果獲*一等獎1項,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學院強化內涵建設,熔鑄“崇教、尚學、敦厚、奮進”的人文精神。教育創新培養成效顯著,學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深受用人單位好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趙秀紅 通訊員?石小寒)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