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校長作為學校發展與管理的“*人”,在履行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職責時,要融合社區力量、爭取社區干部群眾支持、完善社區與學校一體化進程。
融合社區群眾對優質教育渴望的力量,秉持高質量的辦學目標。校長要經常深入社區,了解群眾的需求,傾聽他們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見,發掘、爭取他們的辦學動力資源,并與學校形成合力。比如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一直有強烈渴望,學校就應當通過社區代表,認真聽取、采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中、長期規劃,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都圍繞社區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展開。再如學校實施“名師工程”大幅提升師資水平,學生受益家長滿意,社區群眾對學校的管理產生信任感并愿意給予大力支持。
融合社區豐富的教育資源力量,補齊校內教育教學短板。社區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教育基地資源,可能成為對有限的校內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比如,學校可以經常召開社區家長、社區群眾調研會,讓他們進課堂、進考場、進餐廳,全方位、全時段體驗學校的各項工作,由校長向他們匯報學校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困難,爭取他們利用現有資源支持解決辦學難題。學校還可以依托社區內博物館、展覽館等場所開辟德育基地,依托農村建立學校勞動實訓基地,依托轄區內的派出所、司法所、檢察院、法院等機構開展法制教育,依托社區內的智庫資源籌建學校“名師講壇”,等等。
融合社區對學校治理過程的監督力量,助力校長辦學的規范化。校長是學校的*,每一個決策都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命運,也關系到社區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社區對學校進行有效監督,是提升校長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社區群眾的口碑”是學校辦學的一面鏡子,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聘請社區群眾代表對校長的辦學思想、辦學水平、辦學質量等方面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督,可以促進校長工作民主、科學、合法、規范地開展。
實踐證明,校長在辦學過程中遇到許多“難題”,只要及時、如實地向社區通報,爭取社區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吸收社區力量和智慧,“難”題不僅不難,反而會迎刃而解。這樣,學校的教育教學也會有溫度、有筋骨、沾泥土、帶露珠、有活性。
(作者系山西省運城市實驗中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20日第5版?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