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近年來,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不斷提升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基于心理問題頻發的悲劇也迫使家長們逐漸改變只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態度。然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和學校各自為戰的問題仍十分明顯。
無論學習障礙還是學生自身性格引發的心理障礙,都與家庭、學校密切相關。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僅靠家庭或學校無法單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想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達到較好的效果,家校合作必不可少。
如何有效開展家校合作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家長之間要建立通暢的溝通合作機制。家長不能認為將孩子交給學校,所有的教育任務都應該由學校完成;學校也不能過于追求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一方面學校應當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家校聯系本及點對點的電話、短信、微信、家訪等方式,就學生的心理教育和異常現象積極與家長溝通;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該定期與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心理狀態。
其次,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打破固有模式,在規定的心理課程和活動之外,和家長一同建立個性化的學生檔案,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制定教育策略和教學方案。家長除了家庭常規的思想教育外,也要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心理狀態,以便對癥下藥。
*后,家庭和學校要開展以實踐為主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無論家長還是學校都要改變單一以說教為主的教育方式,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及孩子的個性特長,要互相支持開展各類教育實踐活動,如研學旅行、體育比賽和勞動實踐等,通過教育實踐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作者系湖北省黃石市第三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11日第4版?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